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5/06/nw.D110000gmrb_20140506_2-15.htm?div=-1"
今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歐洲期間發表了5次演講和4篇署名文章,生動地向世界講述了中國的故事,展示了巨大的魅力,這種魅力源于對中西兩個文明的熟稔和跨文化溝通技巧的嫻熟運用。高等外語教育承擔著為國家“走出去”戰略培養人才的重任,應該進一步樹立科學的辦學觀和外語人才觀,積極思考如何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端外語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與外語專業教學相統一新時期外語人才觀首先強調對人才培養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外語專業教學同等重要,二者應該相互統一,構建有外語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強調人才的“全面發展”,又把“德”(即思想政治素質)放在第一位,外語人才更是如此。新中國外語教育事業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上海外國語大學老校長王季愚早在新中國初期的高等外語教育辦學過程中就強調世界觀、人生觀是“方向盤”,要像重視外語專業教學一樣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外語教育中對學生需要修滿的學分規定是固定的,學時總數是有限的,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正確處理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外語專業課程之間的學分、課時分配?外國語院校可以嘗試打破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外語專業課之間的壁壘,用外語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比如,外語類院校的形勢政策課直接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外文版等。新中國初期的高等外語教育就已做出過探索,當時《論人民民主專政》《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等重要時事文件的俄文文本剛一公布或發表就被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進行教學,在學生總學時有限的情況下,這樣既保證了把大部分學時(六分之五的時間)用來開展外語專業教學,同時又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一舉兼得,有效克服了外語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機械割裂的教學方式,尤其值得今天借鑒和發揚。傳播中華文化與借鑒先進經驗相統一新時期外語人才觀更強調在對外交流中既能自信地向世界“闡釋中國特色”,“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能在國際比較中掌握新知,“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外語類院校培養的外語人才應該擔當起這樣的時代重任:增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中國話語體系,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當前外語教學的工具化、功利化傾向應該摒棄。高等外語教育辦學的改革方向是回歸大學人文教育之道,因為語言文字不僅是表達和交際的工具,其精髓是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正確處理語言專業教學與非語言類專業教學之間的關系是當下高等外語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對語言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運用是外語學習的基本要求,但外語類院校不是職業技術培訓機構,不是高等語言培訓學校,對語言技能的教學只是最起碼的要求。除了語言技能,較好的外語語言、文學知識,廣博的知識涉獵,跨文化的溝通能力,自覺的創新意識,理性的批判性思維,良好的人文修養,這些才更是高等外語教育尤其是外語類院校辦學的著力點。學術研究與專業教學相統一新時期高等外語教育辦學的基本路徑是學術研究要圍繞外語特色和優勢,合理配置教研結構,教學、科研不分家,學術研究與語言能力相促進,教研相長。外語類院校的學術研究有兩種傾向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一是外語類院校的專業教學與學術研究有割裂的傾向,越來越多的教師傾向專職從事學術研究,甚至一線專業課的教師也越來越多將精力投入學術研究;二是外語類院校的學術研究與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術研究出現了同質化傾向,無論是研究人員還是研究領域、研究方向都沒有凸顯外語的優勢。外語類院校的學術研究還是要回歸到外語的特色和優勢上來,一是圍繞外語人才的培養開展學術研究;新中國高等外語教育的前輩們早就指出,外語類院校辦學“必須從學術研究著手,單靠改進教學方法還不夠,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外語理論水平。”外語類院校要深入開展外語教學研究工作,“把外語教學搞活”“把外語教學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研究和了解世界各國外語教學科學發展的新潮流”。二是立足中國,在國際比較中創新學術、服務國家建設和民族振興。外國語院校要繼續堅持依托具有出色語言能力和水平的師資,及時掌握第一手的研究資料,追蹤“世界上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深入研究“各國出現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從而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新成果,繁榮創新學術,促進國家發展。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統一新時期外語人才觀的核心是對人才的培養突出“外語”特色,大力營造全方位的外語學習環境和校園氛圍。語言環境對外語學習很重要。關于語言教學法理論有很多,包括浸入式、直接法、聽說法、情景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整體語言法、以任務為中心的方式等等,每一種教學法都有其合理之處,都有其不同的重點和著眼點,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或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從語言知識的學習過渡到語言的實際使用。新中國早期的高等外語教育在這方面也有過成功的經驗,通過聘用蘇僑擔任職員,讓學生處于“只講俄語”的環境中,俄語教學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順利完成10個月之內培養200個俄語翻譯專家的艱巨任務。語言學習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接地氣”,培養出色的語言應用能力就要多接觸外文原文,通過多聽外文廣播、多看外文電影、多練習用外文寫作、豐富外語校園文化活動、參加外語社會實踐等等提高外語學習的效率和水平。尊重外語教學規律與突出中國特色相統一當下,各式各樣的評估排名和以社會服務形式出現的外來誘惑,越來越嚴峻地考驗著我們對外語教學規律的堅守和尊重,考驗著我們對創新進取的勇氣和擔當,考驗著我們對國家責任和民族使命的肩負和承擔。對外國語院校辦學來說,堅持尊重外語教學規律,做了什麼很重要,但也有時候,不做什麼同樣重要,尤其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浮躁時,不做什麼的堅守更能體現對外語教學規律的尊重。在這一方面,王季愚也曾給我們做出了榜樣,1958年,受“大躍進”運動的影響,有的外語院校提出“大改革”的方案,如“一學期掌握五千字單詞”等等。王季愚頂住壓力、堅持“不去學習”各種紛繁的“躍進方案”和“改革經驗”,而是堅持按外語規律教學,扎扎實實地提高教育質量。她在晚年直言不諱地指出,“把外語教學規律當作‘外語特殊論’來批判,給外語教學帶來了不堪設想的后果”。她告誡:“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不能再重蹈覆轍。”(作者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SourcePh"style="display:none">
關鍵字標籤:瘋英文-網評激推菲律賓語言學
|